变速器的故障诊断
<font size="4">(1)漏油 <br /> 现象:变速器盖周边、壳体侧盖周边、加油口螺塞、放油口螺塞、第一轴回油螺纹、第二轴油封(或回油螺纹)或各轴承盖等处有明显漏油痕迹。 <br /> 原因: <br /> 结合平面变形或加工粗糙。排除方法是:研磨结合平面; <br /> 结合平面处密封垫片太薄、硬化或损坏。排除方法是:更换损坏的密封垫; <br /> 变速器盖、壳体侧盖和轴承盖等处固定螺钉松动或拧紧顺序不符合要求。排除方法是:重新紧固; <br /> 油封与轴颈的安装不同心、油封装反、油封本身磨损、硬化或轴颈与轴不同心。排除方法是:更换油封; <br /> 回油螺纹与轴颈的安装不同心、回油螺纹沟槽污物沉积严重或有加工毛刺阻碍回油。排除方法是:修复回油螺纹; <br /> 油封轴颈磨损成沟槽。排除方法是:修复损坏轴颈或更换; <br /> 加油口、放油口螺塞松动或螺纹损坏。排除方法是:重新紧固; <br /> 壳体有铸造缺陷或裂纹。排除方法是:更换新的壳体; <br /> 通气孔堵塞,造成箱内压力太大。排除方法是:疏通通气孔。 <br /> (2)异响 <br /> 现象:变速器齿轮的啮合声、轴承的运转声等噪声太大;变速器发出干磨撞击等不正常响声。 <br /> 原因: <br /> 滚动轴承缺油(如第一轴前轴承),钢球磨损失圆,滚道有麻点、脱层、伤痕,内外滚道在轴上或壳体内转动,或轴承间隙太大。排除方法是:补充机油,更换损坏的轴承; <br /> 齿轮加工精度或热处理工艺不当等造成齿轮偏摇或齿形发生变化。排除方法是:更换损坏的齿轮; <br /> 齿隙过大或花键配合间隙太大。排除方法是:更换损坏的同步器毂及轴; <br /> 修复过的齿面没有对毛刺、凸起等进行修整。排除方法是:修复齿面; <br /> 齿面剥落、脱层、缺损、磨损过甚或换件修复中齿轮未成对更换。排除方法是:更换损坏的齿轮; <br /> 第一轴、第二轴弯曲变形。排除方法是:更换变形的轴; <br /> 壳体轴承孔搪孔镶套修复后,使两孔中心距发生变动或使两轴线不平行。排除方法是:更换损坏的壳体; <br /> 经修复后的拨叉弯度不对或拨叉磨损后单边堆焊太厚,致使相关齿轮位置不准。排除方法是:更换拨叉; <br /> 第二轴紧固螺母松动或其他各轴轴向定位失准。排除方法是:重新装配; <br /> 自锁装置凹槽、钢球磨损过甚或自锁弹簧疲劳、折断,造成挂档时越位。排除方法是:更换拨叉轴、钢球或弹簧; <br /> 个别轮齿断裂。排除方法是:更换损坏的齿轮; <br /> 齿轮油不足、变质、规格不符合要求或油中有杂物。排除方法是:补充或更换符合要求的机油。 <br /> (3)跳档 <br /> 现象:汽车重载加速或爬坡时,变速杆有时从某档自动跳回到空档位置。 <br /> 原因: <br /> 同步器接合套与拨叉的轴向间隙太大。排除方法是:更换同步器接合套或拨叉; <br /> 自锁装置凹槽、钢球磨损严重或自锁弹簧疲劳、折断,自锁钢球未进入凹槽内。排除方法是:更换损坏的拨叉轴、钢球或自锁弹簧; <br /> 常啮齿轮轴向间隙或径向间隙太大,各轴轴向间隙或径向间隙太大。排除方法是:更换有关零件并调整间隙; <br /> 由于离合器壳后孔中心位置变动、离合器壳与变速器壳接合平面相对曲轴轴线的垂直度变动或第一轴、第二轴轴承过于松旷等原因,造成第一轴、第二轴、曲轴三者不在同一轴线上。排除方法是:更换损坏壳体或磨损的轴承。 <br /> (4)乱档 <br /> 现象:在离合器分离彻底的情况下,要挂档挂不上或要摘档摘不下;有时要挂某档,结果挂在别的档上。 <br /> 原因: <br /> 互锁装置损坏。排除方法是:更换互锁装置; <br /> 变速杆下端长度不足、下端工作面磨损过大或变速叉轴上导块的导槽磨损过大。排除方法是:更换磨损的零件; <br /> 变速杆球头定位销松旷、折断或球头、球孔磨损过大。排除方法是:更换磨损或损坏的零件。 <br /> (5)换档困难 <br /> 现象:变速杆在换档时困难费力。 <br /> 原因: <br /> 离合器不分离。排除方法是:使离合器分离; <br /> 拨叉轴弯曲。排除方法是:校正或更换拨叉轴; <br /> 变速器内机油粘度太大。排除方法是:更换机油。 <br /> 2.变速器故障诊断程序</font>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