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59|回复: 3

汽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复制链接]

9533

主题

2219

回帖

938万

积分

管理员

风之龙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381032

论坛建设奖管理奖杰出贡献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热爱本论坛奖最爱沙发原创达人

QQ
发表于 2012-8-29 20: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发动机节气门由驾驶员通过加速踏板来操纵,以改变发动机的进气量,从而控制发动机的运转。不同的节气门开度标志着发动机的不同运转工况。相关阅读:如何延长发动机配气机构使用寿命 改装发动机涡轮增压进气系统的介绍

为了使喷油量满足不同工况的要求,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在节气门体上装有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它可以将节气门的开度转换成电信号输送给ECU,作为ECU判定发动机运转工况的依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有开关量输出型和线性可变电阻输出型两种。

1、开关量输出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1)结构和电路

开关量输出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又称为节气门开关。它有两副触点,分别为怠速触点(IDL)和全负荷触点(PSW)。由一个和节气门同轴的凸轮控制两开关触点的开启和闭合。当节气门处于全关闭的位置时,怠速触点IDL闭合,ECU根据怠速开关的闭合信号判定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从而按怠速工况的要求控制喷油量;当节气门打开时,怠速触点打开,ECU根据这一信号进行从怠速到小负荷的过渡工况的喷油控制;全负荷触点在节气门由全闭位置到中小开度范围内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当节气门打开至一定角度(丰田1G-EU车为55°)的位置时,全负荷触点开始闭合,向ECU送出发动机处于全负荷运转工况的信号,ECU根据此信号进行全负荷加浓控制。丰田1G-EU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用的开关量输出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2)开关量输出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查调整(丰田1S-E和2S-E)。

①就车检查端子间的导通性

点火开关置于“OFF”位置,拔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在节气门限位螺钉和限位杆之间插入适当厚度的厚薄规;用万用表Ω档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上测量怠速触点和全负荷触点的导通情况。

当节气门全闭时,怠速触点IDL应导通;当节气门全开或接近全开时,全负荷触点PSW应导通;在其他开度下,两触点均应不导通。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否则,应调整或更换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2、线性可变电阻输出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1)结构和电路

线性可变电阻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是一种线性电位计,电位计的滑动触点由节气门轴带动。

在不同的节气门开度下,电位计的电阻也不同,从而将节气门开度转变为电压信号输送给ECU。ECU通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可以获得表示节气门由全闭到全开的所有开启角度的、连续变化的电压信号,以及节气门开度的变化速率,从而更精确地判定发动机的运行工况。一般在这种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中,也设有一怠速触点IDL,以判定发动机的怠速工况。。

(2)线性可变电阻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查调整(以皇冠3.0为例)

①怠速触点导通性检测点火开关置于“OFF”位置,拔去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导线连接器,用万用表Ω档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连接器上测量怠速触点IDL的导通情况。当节气门全闭时,IDL-E2端子间应导通(电阻为0);当节气门打开时,IDL-E2端子间应不导通(电阻为∞)。否则应更换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②测量线性电位计的电阻

点火开关置于OFF位置,拔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导线连接器,用万用表的Ω档测量线性电位计的电阻,该电阻应能随节气门开度增大而呈线性增大。
命运把握在我手,命运由我去创造. 看帖回贴 是一种美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0

回帖

282

积分

侠客

积分
28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2-8-29 21: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学习 每天学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572

回帖

231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318

社区居民杰出贡献奖热爱本论坛奖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2-8-29 22: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12

回帖

890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890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2-8-29 23: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汽车维修技术论坛 ( QQ: 5591026 粤ICP备16011226号-1 )

GMT+8, 2025-7-14 08:57 , Processed in 0.1255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