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85|回复: 1

奥迪A6冒黑烟检修

[复制链接]

9533

主题

2219

回帖

938万

积分

管理员

风之龙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381032

论坛建设奖管理奖杰出贡献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热爱本论坛奖最爱沙发原创达人

QQ
发表于 2013-4-16 07: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故障现象:
一辆奥迪A61.8T手动档轿车行驶15万km,车主反映前段时间在外地该车出现冒黑烟、加速无力的症状。在当地服务站维修,更换了发动机控制单元、清洗了空气流量计后正常。但过了段时间后,又出现加速无力、冒黑烟的现象,且黑烟更浓。
故障诊断与排除:
该车主来我服务站要求检修,过程如下:让发动机怠速运转,并关闭空调,用VAG1552检测,无故障码存储,进01-08-002读取数据块,第二、四区分别为平均喷油时间和进气量,其数据分别为3.4ms和3.7g/s,两数据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正常值分别为1~4ms和2~4g/s),些偏大。再进01-08-030,其二、二区分别为111和110,说明氧传感器自适应值和氧传感器G39的电压值分别为21%和0.120V左右(正常值分别为-10~10%和0.130~1.800V)。氧传感器自适应值21%说明预先设定的基本喷油时间太短,为使混合气的空燃比达到最佳,实际喷油时间延长了21%,如自适应值过高。可能有以下原因:(1)进气系统漏气;(2)排气歧管漏气;(3)空气流量计损坏;(4)燃油压力下降;(5)喷油嘴氧传感器G39的电压值为0.120V左右,说明混合气过稀,可能原因有:氧传感器与控制单元导线对正极短路;氧传感器损坏。
排气冒黑烟,而氧传感器却检测到混合气过稀,这不是矛盾的吗?于是用VAG1318检测怠速时燃油压力,显示约3.5bar(1bar=100kPa),正常。排气歧管也无漏气处,喷油嘴刚清洗过,不可能用VAG1598检测氧传感器G39与控制单元之间的导线,结果正常。只好更换G39试一下,当拆下G39时,发现G39未拧紧,拆下G39并清除其上面的积碳,再按正确力矩拧紧G39,启动发动机怠速运转。用VAG1552进01-08-033检测,其一、二区分别为-3~3%,1.5V左右,正常。再看排气管内的黑烟明显变淡,但加速仍无力,更换空气流量计,再试车,一切正常。车发动机控制单元后也不再冒黑烟,且加速有力。用VAG1552进01-08-002,其三、四区分别为2.3ms和2.7g/s。
经仔细分析发现,该车在外地维修时,因原车空气流量计G60的响应性变差,使其检测值不准或滞后,造成混合气空燃比不能达到最佳,燃烧不充分,从而导致加速无力、冒黑烟。当清洗空气流量计后,使其响应性暂时变好,但他们盲目换上发动机控制单元,氧传感器也未拧紧。当车行驶一段时间后,空气流量计的响应性变差,而且氧传感器也因车辆颠簸而枪支,使空气通过氧传感器与排气管间的缝隙到氧传感器的检测头周围,导致氧含量过高,使氧传感器电压值约为0.120V,即混合气过稀。当氧传感器信号付给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控制延长喷油时间,即增加喷油量,从而导致排气冒黑烟更浓。奥A6的空气流量计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响应性可能变差,导致加速无力、不易启动、冒黑烟等现象,而氧传感器和发动机控制单元一般不易损坏,切不可盲目更换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专家点评
本案例作者的故障诊断排除过程和分析方法无可厚非,故障分析也比较到位,充分利用了数据分析方法。但是我们对故障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故障的检测方法要加以说明,通过本案例主要可以看出两个方面的问题:
1.关于数据流分析中的数据判断问题。像本案例中,“进01-08-022读取断气块,第三、四区分别为平均喷油时间和进气量,其数据分别为3.4ms和3.7g/s,两数据都在正常值范围之内(正常值分别为1~4ms和2~4g/s),但断气有些偏大。”这里我要说明的问题是:测出喷油时间数据是3.4ms,维修手册上提供的正常值是1~4ms,测了的时气量断气是3.7g/s,维修手册上提供的正常值是2~4g/s,作者仅判断为“数据有些偏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我们要说明的是3.4ms和3.7g/s的测试数据虽然在正常值范围内,但是了。这里主要是标准数据的理解问题,很多修理人员总认为:只要数据在正常值范围内,就是正确的,只有超出了正常范围才是错误的,这种数据分析判断的方法是不正确的。所谓标准数据给定的范围值,其实就是电脑认定的极限范围,只要数据在此范围内,电脑不记录故障,也就是电脑认为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数据已经错了。那么标准断气是多少呢?应该是维修手册上提供的正常值范围的中间值附近的一个很小的范围,喷油时间1~4ms,标准数据应该是2.5ms左右,进气量2~4g/s,标准数据应该是3g/s左右。作者故障排除后测试的数据就说明了这个问题,“用VAG1552进01-08-002,其三、四区分别为2.3ms和27g/s”,由此可见,3.4ms的喷油时间和3.7g/s的进气量和标准值相差悬殊,已经错了,由此我们就可以判定故障,而不是故障排除到还没有完全解决,再更换空气流量传感器。
2.如何准确判定故障部位的问题。本案例中“氧传感器G39未拧紧”排气泄漏是导致故障的关键,作者根据数据判定并没有地确定故障部位,而是“只好更换G39试一下。当拆下G39时,发现G39未拧紧”。其实对于与混合气浓度和发动机燃烧方面的故障,我们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尾气分析仪进行发动机的尾气检测,根据尾气检测结果我们就可以分析出排气系统泄漏的故障,例如本案例,通过尾气检测我们就可以发现HC高、CO低、CO2偏低和O2高的结果,这一点就可以说明排气系统泄漏,根据该结果可以非常顺利地检查出“氧传感器G39未拧紧”的故障点,从而快速排除故障。
案例五、奥迪A6水温高3
奥迪A6轿车冷却系统主要由水泵、散热器、节温器、冷却风扇(一个电子扇和一个硅油扇)、膨胀水壶等组成(见图1、2
帕萨特B4发动机启动困难故障现象:
一辆2000年8月出厂的帕萨特B4轿车,装备AEP直列4缸电喷发动机、排量1.8L,行驶1.4万km。车主反映早晨启动时,发动机启动困难,需多次启动才能成功。白天热车时情况好一些,不过停车较长(3~4h)时间后也难以启动。此现象己有半月有余。
故障诊断与排除:
根据车主反映的情况来看,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1、冷启动混合气没有加浓,也就是说没有增加喷油量。冷启动混合气加浓是通过控制喷油器加宽喷油脉冲来实现。
电脑是否加浓喷油量,主要通过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和进气温度传感器及启动信号来反映。检查发现有启动信号,因此可能是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或进气温度传感器或相应线路断路、短路或传感器阻值改变。
2、燃油供给系统有故障。发动机停止工作后,为了让下次启动顺利着车,燃油供给系统必须保证足够的油量和油压。因此在供油管路中,设有蓄压器或单向阀,以保证发动机正常的启动的油量和油压。如果油量太少或油压太低,发动机就会出现启动困难的现象。
该车只要一启动,工作都很正常,喷油嘴也不会有堵塞、漏油或针阀卡死的情况,从而怀疑供油系统没有保压,燃油管路有很小的泄漏部位或单向阀泄压。(该车的单向阀与汽油泵的泵芯为一体式制造。)
首先用金德K60手提式解码器对发动机进行检测,无故障码。接着进行数据块测试,着重查看水温和进气温度显示,分别显示在100℃和36℃时正常,进而证明相关线路也正常。
关闭点火开关,在进油管上接上燃油压力表,夹住回油管启动发动机,运转一段时间后将发动机熄火,然后观察燃油压力表,发现指针下降很慢,一段时间后,指针几乎归零,说明燃油供给系统不能保持压力。对燃油管路进行仔细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部位有泄漏现象。管路排除后,更换一个新的汽油泵。启动发动机停火一段时间后,发现汽油压力表指针下降,仍然不易启动。至此不禁陷入了迷惑。
经过再三考虑,觉得问题还是在燃油泵上。尽管汽油泵是新换的,但仍然可能存在问题。于是想到从同类型轿车上拆下来一个正常工作的油泵仔细检查时,突然想到从汽油泵出口到油箱出油管接头之间的一段透明胶管有可能泄漏。拆下汽油泵出口和油箱出油管接头之间的橡胶管后,堵住该管一端,从另一端用嘴吹气,发现果然有泄漏!故障终于明了,这段长约15cm的透明橡胶管,在油箱内长时间浸泡,已经老化呈黄褐色,用肉眼观察很难发现有小的裂纹。
由于这段油管泄漏,发动机停车一段时间后,进油管内的剩余汽油几乎全从泄漏之处返回油箱进油管内,自然不能保证足够的供油压力。要经过多次启动,汽油泵不断泵油,直到进油管内压力逐渐增大到正常供油压力之后,发动机才能启动。更换一根油管后,装复试车,冷车、热车都启动良好,故障终于排除。
本人认为,作为一名维修人员,在故障诊断中,一定要周密地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全面考虑相关系统可能产生故障的部位,避免走弯路,避免给用户带来损失和麻烦。只有将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经验结合起来去诊断故障,维修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命运把握在我手,命运由我去创造. 看帖回贴 是一种美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90

回帖

845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845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发表于 2013-4-16 12: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汽车维修技术论坛 ( QQ: 5591026 粤ICP备16011226号-1 )

GMT+8, 2025-7-11 06:09 , Processed in 0.1169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